能源安全是中国制订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的主要动力,过去15年,中国从燃油自给自足的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之一,20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耗国。在环保压力下,中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不断提升,车辆对燃油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中国的燃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却成为一块短板,一直停滞不前,导致消费者使用高排放标准车辆,却喝着低标准、低品质的燃油。
2011年8月,美国政府颁布首个针对中型及重型车辆的燃油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这意味着曾经是发达国家中乘务车最没有效率的国家,也下定决心提高汽车排放和燃油标准了。这一变化在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将有深远的影响。
Michael Walsh:美国环保署在推动机动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包括推动燃油经济性标准的同时,它其实也不断地推动机动车常规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这样的标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施对应的油品质量的标准。今年12月份美国环保署会进一步严格他们的汽车排放标准,同时加强油品质量排放标准,加州硫含量是10ppm,全国的标准是30ppm。美国环保署希望能够将汽油的硫含量从30ppm下降到10ppm。我们有一个计算,实施新标准以后造成的氮氧化物的减排量相当于淘汰了21.7万辆汽车。
而在中国,我们也知道油品质量标准的实施一直是一个问题,中国将会在明年1月份的时候对重型柴油车实施第四阶段的排放标准,可是目前中国连国三的柴油都还没有保证供应。因为油品供应问题推迟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实施,将会对中国实现氮氧化物减排总目标带来压力。
不过,中国在淘汰含铅汽油这件事情上有非常不俗的成绩。1997年中国召开会议决定要尽快地淘汰含铅汽油,到1999年北京就淘汰了含铅汽油,2001年全国淘汰了含铅汽油,这是我见到的全球范围内淘汰含铅汽油最快的国家,而在美国淘汰含铅汽油则耗费了长达20年的时间。但现在的情况就形成强烈的对比,中国现在降低汽油和柴油的硫含量的进程比较缓慢。
绿问:目前来看,全球的经济前景,尤其对美国的预期并不是特别好,这些经济预期对目标的实现有没有什么影响?
林江: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应该影响标准的实现。两个方面,一个是这样的标准带有经济性,节省硫的经济效益远远超出提高产品的成本,对消费者来讲是既省油又省钱的事情,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讲,如果大量的减少石油的消费,不仅仅是省油,对油价也会有影响,需求下来了,价格就下来了。从这方面来讲对经济应该有刺激作用,不是有反影响。
Michael Walsh :之前我们也提到过因为主要的汽车厂商无法提供消费者想要的车型,最终导致了濒临破产,他们也有这样的动力来转型。不仅仅是美国的市场,放眼到全球的市场都对节能型的汽车有需求,所以美国的汽车厂商要在全国范围内把车出口到这些国家的话,也需要生产节能型的汽车。